出海“淘金”,已经成了头部互联网公司以及头部消费类公司的必选项。

最近两年,“潮玩第一股”、“90后的茅台”似乎也度过了水逆期,股价逆势大涨的背后,是海外战略的一次大胜利。

而这场胜利,似乎也为其他消费类企业指明了一些方向。对于还在内卷的国内企业而言,海外市场的增量,或许未来三到五年时间,红利都不会消失。

这点,我们从泡泡玛特的财报中就能窥探一二。

此前,泡泡玛特曾公布了2023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为63亿人民币元,同比增长36.5%;净利润10.89亿元,同比增长128.8%;调整后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107.6%。

其中,泡泡玛特的内地全年营收为52.3亿元,同比增长25.7%;海外市场营收超过10亿元,达到10.66亿元,同比增长134.9%。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的营收、净利润均创出了历史新高。而海外业务也首次突破了10亿元,营收占比也提升至16.9%。

反馈在资本市场,泡泡玛特股价走势则呈现出了逆市场化趋势。

如果从2022年10月底的9.543港元算起,两年时间,泡泡玛特的股价涨幅就超过了260%,市值突破了510亿港元,尽管相较于巅峰时期差距依然存在,但是对于相对比较疲弱的市场而言,泡泡玛特的表现,堪称优秀。

侃见财经认为,取得这份成绩,对于泡泡玛特来说并不容易。过去的两三年里,王宁和泡泡玛特经历了估值杀以及业绩杀,但能从出海找到业绩增长的新答案,对于企业来说,这并非仅仅只是一次可有可无的尝试,而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新方向。

就像泡泡玛特海外业务总裁文德一所说的那样:“追求规模和盈利从来不是泡泡玛特的终极目的,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基于为全球消费者带来快乐,这才是出海战略的本质。因此泡泡玛特更要谦逊地循序渐进,不可自满骄傲,急于求成。”

“至暗时刻”已过

2020年12月,顶着“潮玩第一股”的泡泡玛特登陆港交所,在“饥饿营销”以及超高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加持下,泡泡玛特市值一度突破1400亿港元。

“盲盒经济”之下,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充分被调动。

加上一些隐藏款的稀缺性,很快引来了一些黄牛的押注,由于这些隐藏款的流通性良好,价格甚至能翻上数十倍,因而泡泡玛特也一度被称为了“90后的茅台”。

但这种红利期并未持续多久,疯狂的盲盒经济最终引来了监管的注意。

最终,监管给盲盒经营划出红线,盲盒经济的泡沫随之破灭。

2022年8月,泡泡玛特交出了一份糟糕的中报。这份中报中,该公司首次出现了净利润下降。在惨烈的“估值杀”下,泡泡玛特的股价创出了历史新低。

当时,大部分投资者对泡泡玛特都失去了信心。

赚钱能力的下降,以及盲盒经济的崩塌,让王宁以及泡泡玛特备受煎熬。为了挽回市场,王宁也试图抛出一些新故事,包括出海、投资等。

实践证明,王宁的选择并没有错,泡泡玛特的海外战场的确给了正向的反馈。

在2023年中报的业绩说明会上,泡泡玛特董事长王宁也表示:“今年我们预计海外营收能到10亿元,明年海外业务有信心超过整个集团IPO前2019年的收入,等于在造了一个泡泡玛特。”

而从泡泡玛特披露的2023年财报来看,其海外市场全年业绩的确突破了10亿元大关,而王宁也顺利的实现了海外再造泡泡玛特计划。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泡泡玛特相关人员称,“2024年第一季度,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同比增长245%至250%”。

也就是说,海外市场的高增长,已经成为泡泡玛特的第二增长曲线,业绩的向好,让市场重拾了对泡泡玛特的信心,因而在疲弱的港股市场,泡泡玛特的股价能够实现年内翻倍,实属不易。

当然,从整体来看,泡泡玛特海外市场尽管增长很快,但是其依旧不足国内市场的五分之一,因此摆在泡泡玛特和王宁面前的挑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泡泡玛特的至暗时刻已过,比起大部分同品类公司,泡泡玛特的前景依旧光明。

只是在出海这个计划上,由于各个国家差异性比较明显,因此本土化也成为了泡泡玛特要突破的难题。

资本市场的“选择”

“出海”已成主要战略方向,那么如何“落子”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介于每个国家的差异性明显,因而如何本土化则成了新的问题。

文德一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多年实践让泡泡玛特意识到,出海扎根海外市场不能只知道‘卖卖卖’,只追求营收数据的提升。我们更应为当地潮玩行业做出一些贡献与改变,去赋能优秀的本土艺术家,将他们创造的美好,传递给当地甚至全球更多消费者。”

言外之意就是,出海这件事尽管正确,但是困难依然存在。

当下,出海、国际化已经成为了泡泡玛特的“一号任务”。

2023年,泡泡玛特线下门店首次进驻法国、马来西亚、泰国及荷兰,全球门店单日销售额纪录数次刷新,仅泰国首店开业当天,销售额即突破200万元。

截至2023年底,其港澳台及海外门店达到80家,机器人商店达到159台。东南亚市场作为泡泡玛特出海主要战场,泡泡玛特在渠道布局上,更加大开大合,其不仅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开设了多家线下门店,同时加大了线上的布局力度,开设了独立站以及Shopee等东南亚主流电商平台店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潮流玩具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48亿美元,因此,泡泡玛特“钱”景广阔。

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预计今年销售额和经调整净利润将分别按年增长38%和40%。目标价上调18%由38港元升至45港元,同时将今年目标市盈率上调至33倍。大摩认为,上调泡泡玛持目标市盈率,以反映今年更加强劲的盈利增长,并指见证集团转型成为领先IP营运商的过程。

富瑞发表报告,泡泡玛特首季录得同比40%至45%的强劲销售增长后,第二季增长动力或较管理层预期更强劲,故有望于8月公布中期业绩时上调今年销售目标。不仅如此,富瑞还上调了公司的目标价至39.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国海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公司作为潮玩文化及商业化的先行者与龙头,基于全产业链与平台优势,多维度运营 IP 并变现。且产品品类扩张逻辑持续验证,出海 2.0 开启乘数效应。因此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并上调了公司的盈利预测。

申万宏源也发布研究报告称,泡泡玛特通过IP孵化、品类扩展和渠道铺新等方式维持稳健增长,IP平台逻辑持续验证;海外加速新店扩张,并直接复制IP扩品类成功经验。

申万宏源还认为,泡泡玛特是满足现代年轻人精神需求的产品,公司头部IP扩张+品类扩张+区域扩张逻辑不断验证。因此,维持该公司“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