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看科技”)已更新提交2023年最新财务资料,重启科创板IPO进程。贝多财经了解到,思看科技的上市申请于2023年6月获上交所受理,目前已进入问询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思看科技原计划8.51亿元的募资金额现已降至5.69亿元,整体缩减了近三分之一。除此之外,该公司业绩增速的放缓、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研发投入,以及募资盖楼的不寻常行为,仍旧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一、专攻3D视觉数字化,业绩增速连年下滑

据招股书介绍,思看科技是一家三维视觉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便携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等各个系列。

所谓的三维视觉数字化,即通过光学原理,通常在不用接触物体的情况下,以多种方式扫描物体后,识别收集视野内空间每个点位的三维坐标信息,使计算机得到空间的三维数据,并将实物三维信息转换成为三维数字化模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三维视觉数字化应用场景边际的不断扩展和外延,销售收入2018年到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23%。预计在2022年至2027年,将以超过30%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上升,并于2027年达到60.3亿元的水平。

思看科技在招股书中称,其自成立以来便专注深耕三维视觉数字化市场,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交通运输等工业应用领域,以及教学科研、3D打印、艺术文博、医疗健康等万物数字化应用领域。

结合最新数据可知,思看科技2020年至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9150.87万元、1.61亿元、2.06亿元和2.7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73%;净利润分别为3027.36万元、6754.40万元、7763.49万元和1.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69%。

单就业绩整体表现而言,思看科技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但将目光聚焦到单一年份,该公司2021年至2023年的营收增幅分别为76.01%、27.92%和31.88%,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23.11%、14.94%和47.17%,各指标增速均有所下滑。

按照产品类目进行进一步划分可知,被思看科技视为核心产品的手持式激光扫描仪规模增长出现了明显回落。在2021年同比增长61.33%,并实现1.33亿元的收入后,该产品业绩增速便趋于放缓,2022年和2023年均不到15%。

虽然思看科技近年来新推出的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在市场端取得了不错的表现,2022年和2023年的收入增长率均接近100%,2021年更是一度达到237.39%,但该产品暂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一举拉动整体收入的增长。

总体来看,思看科技的业绩井喷期为2021年,而证监会最新修改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要求企业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5%。思看科技能否在增速放缓的2022年至2024年满足上述条件,将直接影响IPO的成败。

二、技术先进性遭质疑,研发费用率低于均值

在招股书中,高调的思看科技多次强调自身的技术优势,“首创”“领先”“打破垄断”等字眼反复被提及,却并未对部分竞品指标进行充分分析。也正因如此,该公司的核心技术及技术的先进性,成为上交所问询的重点。

上交所要求思看科技详细说明其“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具体依据和客观性,并依据可比公司竞品选取标准,各自的最高技术水平及其产业化情况,权威性、认定条件及具体认定程序,对竞品指标情况进行充分分析。

思看科技方面回应称,该公司在行业内开创性应用了多波段扫描及标定、内置摄影测量复合扫描、快速高精度边缘计算、跟踪范围扩展等技术,校准中心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全部能力项认可的企业校准实验室。

从产品参数和技术水平上看,思看科技在工业级三维视觉数字化测量领域与形创公司(CREAFORM)、海克斯康(HEXAGON)及其旗下公司等跨国集团处于同一梯队,且较部分依靠核心技术实现的功能较进口品牌产品更有优势。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思看科技在回复函中运用大篇幅论证了自身产品与技术的“首创”与“领先”,但其最终还是调整了招股书表述,将“全球首创”修改为“行业创新”,“行业创新领先技术”中的“领先”二字也被删除。

贝多财经发现,思看科技2020年至2022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79.24万元、2,331.77万元和3672.15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07%、14.48%和17.82%,虽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整体低于行业平均值的15.91%、18.31%和19.68%。

思看科技并未在回复函中披露2023年具体的研发费用,不过该公司2023年的研发薪酬为3465.68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1.19%。但在薪酬有所增长的情况下,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却降低0.04个百分点至17.78%。

对于研发费用低于平均值的问题,思看科技将主要原因归结于其产品销售毛利率较高,导致研发领料的成本与当期营业收入相比相对较低;且该公司坚持独立研发,研发费用中支付给第三方的专利认证费等类似费用较少。

此外,思看科技认为自身并非上市公司,资金实力相对较弱。未来随着募集资金项目的投入,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三、左手分红右手补流,大规模下调募投金额

在最初披露的招股书中,思看科技拟募资约8.51亿元,分别投向3D视觉数字化产品及自动化检测系统产能扩充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营销及服务网络基地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投入最多的当属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思看科技计划将募资所得的3.43亿元运用于该项目。该公司表示,项目建设内容为研发及办公区域建设,同时新增研发人员招聘,以及购置项目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等。

但就在冲刺上市的前一年,思看科技曾与杭州中福置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房屋买卖合同,购入杭州市余杭区内的7项商业用地,总计面积约为2407.43平方米,总计价款金额5815.74万元。

与此同时,思看科技2020年至2023年分别发放现金分红930.00万元、1900.00万元、0万元和3000.00万元。另据回复函披露,截至2023年末该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81亿元,财务状况相对稳健,并不存在大额资金缺口。

种种迹象表明,思看科技并不算缺钱。因此,该公司的IPO动机也受到了上交所的关注,上交所要求其说明购置多项商业房产、将大额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的合理性,以及募资补流的必要性。

思看科技方面则解释称,由于近年来其营收规模增长迅速,加之员工招聘速度增长较快,该公司截至2023年末的人均办公面积为3.98平方米,办公场地已无空余,部分原会议室区域已被替代用作办公场地,人员拥挤、空间较为紧张。

根据整体战略规划,思看科技将在软件算法等方面加大资金及人员投入,已购置的商业地产计划用于子公司杭州思锐迪的软件算法研发及办公需求,并计划上市后另行寻找办公及研发场地,减缓租赁场地带来的不确定性。

不过,思看科技依旧调整了自身的募资金额和投资项目,将原募投项目中“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调整为“研发中心基地建设项目”,并下调至2.85亿元。调整后,总部大楼等配套办公相关投资,将通过该公司的自有资金解决。

除此之外,思看科技还将补充流动资金下调至8720.00万元,用于前瞻性研发投入,日常业务经营所需的资金需求,亦将由其自有资金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