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财年确实碰到困难,所以我在这里也代表高鑫零售表示歉意”走马上任两月,沈辉的回归首秀以致歉开场,但他亦提到,高鑫零售正走在快速回归路上,有信心扭亏为盈。

当下至暗、前景光明。没错,这个“连锁超市大王”正处转型焦灼的阵痛期。5月21日2024财报(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亮相:收入725.67亿元,同比下滑13.3%;毛利179.58亿元,同比下滑12.7%;经营亏损10.09亿元,年内归母净利亏损16.68亿元,为2011年上市以来最大亏额。

面对史上最差财报,叠加控股股东曾表示将聚焦核心、慢慢退出传统实体零售业务,难免让外界多了几分担忧。高鑫零售何以至于、属于大卖场的时代结束了么?

1

营收四连降

破颓根本冷思

针对业绩颓态,高鑫零售表示主要有三点原因:1.关闭长期亏损门店;2.保供业务收缩;3.客户囤货心智消退导致平均客单下滑。

所言不虚。报告期内,高鑫零售关闭了20家大卖场,目前共有472家大卖场、32家中型超市以及3家M会员店。从布局来看,大卖场及中型超市中,位于一线城市的占比仅6.5%,二、三线城市合计占比68%,其余为四、五线城市。

员工数量随之降低,从2023年3月底的107785人减至86226人。据红星资本局,2024财年公司费用及开支为204.29亿元,同比减少4.50亿元。若不考虑减值影响,费用及开支减少14.14亿元。其中,减少2万余名雇员,节省雇员福利开支超5亿元。

显然,为了改善盈利,足够决绝。考量在于,据经理人杂志,作为零售业的关键指标,高鑫零售2024财年的同店销售增长(按除去家电之货品销售及对淘菜菜及天猫共享库存销售计算)还是下降6.6%,已连续十年下滑,且降势似乎正在加速。

是否意味着,大卖场的消费吸引力变弱仁者见仁,但能肯定的是,高鑫零售的颓态早有显现。

据高鑫零售在4月12日发布的相关盈利预警,将业绩亏损归因为财年记录的减值损失,由于负现金流门店和关闭门店及拟关闭门店的使用权资产及固定资产减值、商誉减值等。若不考虑减值损失影响,预期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净额约人民币6亿元至人民币7亿元。

拉长维度看,高鑫零售已连续四个财年营收下滑:2019-2024分别为1023.20亿元、993.59亿元、953.57亿元、881.34亿元、836.62亿元、725.67亿元。其中2022财年录得上市以来首亏、亏额7.39亿;2023财年扭亏盈利1.09亿元,2024财年又掉头向下、亏超16亿元。

2024财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3.02亿元大减78.5%。

截至2024年3月底,流动负债净额由上年同期的9亿元增至31.4亿元。公司净现金(包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融资产、定期存款等)165.04亿元,上年同期为194.49亿元。权益负债比率为0.76,上年同期为0.80。

一连串数据,折射了高鑫零售的经营压力。也折射出董事长黄明端“增收降本是重中之重,将扭亏为盈作为公司第一目标”的急迫性。只是,从一边减员缩费,一边创出亏额新高看,降本只是权宜之计,增收才是破颓根本。

2

高光低谷 转型之路漫漫

实际上,高鑫零售也有进击动作。

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高鑫零关闭20家大卖场,其中4家位于华东的门店将改造成会员店,还新开了6家大卖场。

5月22日,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高鑫零售管理层表示,关店实际上是动态的决策过程,为了让公司更加健康的往前走。

公开资料显示,高鑫零售旗下拥有大润发、大润发Super、M会员商店三个主力业态品牌。回溯过往,大润发堪称中国商超史上的一代传奇,曾连续19年未关一家门店。早在1997年,便开出第一家大型现代化超市。靠着精致量贩店路线和快速扩张打法,短短12年便跻身中国大陆零售冠军。2011年母公司高鑫零售登陆港交所,被誉“最赚钱的超市”,巅峰时市值一度达1278亿港元。

2020年,阿里巴巴斥资500亿港元成功控股高鑫零售。彼时,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曾感叹“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相比之下,作为新零售战略重要一环,阿里巴巴雄心勃勃,CEO张勇称大润发因阿里而不同,阿里因大润发而不同。

的确,收购后阿里给钱、投资源,一番操作大润发被贴上“新零售”标签。遗憾的是,面对电商低价竞争,大卖场价格优势不再。社区团购、前置仓、会员制超市等新零售业态的兴起,则进一步分食了大润发市场份额。最终,阿里巴巴没能让高鑫零售走上更辉煌之路,反而业绩每况愈下,似乎印证了黄明端观点。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从整个零售业看,传统卖场依然占据大头,“高毛利率+高运营成本”的经营业态却显出疲态。近一两年看,不止高鑫零售,沃尔玛、家乐福、永辉等线下大型商超闭店、撤退事件也时有发生。线下大卖场的零售模式如不与时俱进,会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

不算多夸言。看看2023年的家乐福关店动作、永辉超市的年度亏损,或许一目了然。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2023年实物商品网零占社零比重增至27.6%,线下商品零售额占比持续缩水。

在此背景下,高鑫零售开启大刀阔斧的大转型。批量关停传统大卖场,转向会员店,试图成为中国版的Costco和山姆会员商店。以扬州为例,2023年4月付费会员店开业,半年付费会员数接近10万。

当然,竞品也没有闲着,转型会员店似乎已成主流。如2021年5月,永辉超市在福建开出第一家仓储店,同年9月,北京华联全国首家仓储式会员店在兰州正式开业。10月,家乐福中国首家会员店在上海开业。2024年,沃尔玛将在美国以外市场开设约230家沃尔玛门店和山姆店,其中中国市场将是开店主力。

一时间,会员模式似已成线下大卖场的救星。不过细观,与专注一线城市中产阶级的山姆和盒马不同,据中国零售网,高鑫零售M会员店更多服务于二三线城市。这和大润发思路有些相近,其大卖场及中型超市约6.5%位于一线城市,17.9%位于二线城市、49.1%位于三线城市,19.0%位于四线城市,7.5%位于五线城市。

更深一度,costo和山姆风光的背后,核心竞争力在于极致的产品、优中选优的SKU。据36氪,2023年,Costco的SKU(商品单元)保持在4000左右,山姆更达到5500。

据每日经济新闻,原高鑫零售CEO林小海在2024开年曾透露,目前大润发已有300个自有品牌单品,如呷无忌、荟尚等;据蓝鲸财经,近年公司不断增加自有品牌商品占比,商品覆盖粮油调味、零食饮料、日用百货、宠物商品及3R(即烹、即食、即热)产品。

成绩可圈可点,可与上述竞品相比,数量差距依然明显。

2024财年内,高鑫零售首家M会员店的付费会员人数破6万,全国累计付费会员数约14万,会员总数近24万。即便如此,目前仅有3家会员店,分别位于扬州、南京和常州,另有4家门店筹备中。

不禁意味,相较高鑫零售的庞大体量是否仍显羸弱?转型之路漫漫,何时撑起新曲线大旗呢?

3

退出谣言背后 还有多少时间

掐指算来,从2017年11月的斥资244亿港元收购,到2020年10月再次增持、跻身实控人,阿里与高鑫的蜜月期已六年有余。

然整体成绩单并不如意,截止2024年5月27日,高鑫零售股价1.77港元、市值不足169亿港元,相较2020年7月的13.18港元高点,缩超8成,市值蒸发约800亿港元。

面对业绩股价双压,阿里巴巴有无退意是外界一个关注焦点。如最新的财报会上,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表示,目前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他们不是核心的聚焦业务,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退出可能需要时间去实现。

2024年3月,高鑫零售公告称,林小海辞任高鑫零售CEO,欧尚沈辉接任高鑫零售CEO。

消息一出、一石千层浪。要知道,林小海2016年就加入阿里巴巴,曾任集团副总裁及阿里巴巴零售通(由阿里巴巴集团营运的购物平台)总经理,可谓阿里系的实力人物。对其担任高鑫零售CEO,外界一度寄予厚望,被视为高鑫零售与时俱进、拥抱新业态、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个标志。

2021年报中,林小海表示,将致力于把大润发打造成为消费者的线下体验中心,创造顾客到店的理由;打造成在线物流履约中心,成为第一梯队的生鲜电商,满足顾客到家的需求。

客观而言,林小海在任期间,高鑫线上零售步伐明显加快,上文线上订单的增长就是一个例证,但从营收和利润角度上,这一投入和产出并不能成正比。

值得一提的是,高鑫零售曾借鉴盒马系统,如运用悬挂链。2022财年半年报显示,大润发设有悬挂链的门店达到370家,打通天猫超市共享库存的门店约150家。

然也是该财年,高鑫零售出现上市以来首亏。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传统超市是一个“低毛利,高饱和”的红海市场。对于线下传统卖场来说,所谓的线上化渠道创新、多种形式的店态创新如没有围绕“高性价比”,恐怕难言持续性。大润发多数门店位于下沉市场,消费能力不如一、二线城市,当线上购买生鲜和刚需用品意愿不强烈时,却要支撑“仓+店”成本,自然业绩承压。如2022财年,高鑫零售销售及营销开支达到203.5亿元,同比上涨5.09%。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也指出,林小海在任期间,大润发在即时零售和O2O上做了一些努力,然“在彻底改变大润发上,没有什么深度的动作。”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大环境下,大卖场需进行整个商业模式的重构。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则表示,高鑫零售这几年在新业态和数字化做了探索和提升,只是成果并不显著,“这与阿里系不够开放有关系。”

孰是孰非,不做评价,留给时间作答。能肯定的是,从业绩层面看,大润发需要警惕沦为阿里“拖油瓶”,必须要努把劲儿了。最新财报显示,阿里“所有其他”类别(包括高鑫零售等业务)的收入同比下降3%,亏损也进一步扩大,经调整EBITA为-28.18亿元。

也基于上述种种,引发了市场对阿里将退出高鑫零售的猜想。如近日有消息称,阿里内部基本已确定把大润发和盒马出售给中粮,大润发约预估100亿人民币,盒马约预估200亿人民币。

对此,盒马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假的”。大润发也表示,上述有关出售消息为假。

的确,高鑫零售的净现金(包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融资产、定期存款等)高达165.04亿元,同时拥有超450万平的自有门店物业;阿里巴巴收购高鑫零售花了500亿港元,又怎会以100亿元价格出售。明眼人一看该信息就不靠谱。

但所谓无风不起浪。林小海的离去、阿里退出传统实体零售业的表态,叠加自身的亏损新高,都在提醒高鑫零售精进的时间、腾挪的空间已经不多。

4

形魂兼备

回归零售本质、重拾性价比

好在,新人新气象。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原欧尚中国运营总经理,沈辉属于高鑫零售的元老级人物,更熟悉企业更有多年感情,这或是前任林小海不能比拟的。

或基于此,道歉之余,沈辉更多向外界传递了未来发展的信心“高鑫零售将凭借大润发多年沉淀的基础,充分发挥优势,聚焦营收规模的企稳增长,持续打磨并优化会员店盈利模式,加快区域布局优化和尾部店改善,实现扭亏为盈。让顾客获得实实在在的让利和优质的商品,让员工凝心聚力,让大润发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有机体。”

客观而言,虽有种种痛点阻点,高鑫零售毕竟是行业龙头,仍有背水一战、逆势翻盘的实力。回望过去一年,零售业集体承压,而高鑫零售在关闭亏损门店的同时也在开出新店,包括6家大润发(大卖场)、14家大润发Super(中型超市)及3家M会员商店。进击之态向外界展示了企业的成长韧性、转型底气。

同时,与阿里融合这些年并非没有成果。在线下为主的商超中,高鑫零售线上能力突出,为全渠道发展打下扎实基础。报告期内,自有APP大润发优鲜占线上B2C营收达到约36%。线上B2C总体订单量同比增长4.8%,虽因顾客囤货心智下降导致客单下滑2.7%,但营收同比仍增2%。

更值期待的是,首家M会员店续费率达到预期,意味着高鑫多业态全渠道发展策略、第二增长曲线孵化开了一个好头。2025新财年,大润发Super,M会员店均会加速开店,已物色13个点位开设大润发Super,4家M会员商店专案已经启动。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2-2022年,中国仓储会员超市业市场规模始终保持在200亿元以上,2022年同比增长10.1%,市场规模达335.0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387.8亿元。

5月27日,摩根大通发布研究报告称,重申高鑫零售(06808)“买入”评级,认为负面因素已基本反映,并预计任何转机都将推动股价显著反弹。如高鑫零售能将其自营门店变现化,股价将有潜在上涨空间。

的确,长坡厚雪,叠加自身降本增效、大力转型,高鑫零售未来依然可期可待。只是如何熬过当下至暗、以何代价熬过、尽快渡过转型阵痛迎来升级新生,仍是一个严肃话题。

在铑财看来,会员店、折扣店还是Super,都只是外在模式形式,转型升级想要真正成功,关键在于供应链的重塑、产业链的优化,让消费者获得极致性价比和更多增值服务,这才是内在灵魂。即高鑫零售董事长黄明端所言:“作为为民生服务的零售商,我们要坚持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也如沈辉所说的,回归零售本质,回到大润发建立的初心和立根之本,重塑价格力心智......

俗话说,至暗之后有黎明、新人新气象。俗话也说,世间之事知易行难。贵在善始善终。能否形神兼备,如何欣欣向荣,高鑫零售、沈辉时不我待又如烹小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