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原创

在刚过去的周末,我国多地用电告急的新闻,大有刷屏之势。

9月26日,吉林市新北水务有限公司发布通知,按照国家电网要求,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停电限电,此种情况将持续到2022年3月份,停电、停水变为常态,一时间热议不断。

尽管针对此事,官方目前已发布声明称,此前发布的涉停电停水通知措辞不当、内容不准确,但如今这一情况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9月27日清晨,#吉林要求最大可能避免拉闸限电#的话题再登微博热搜,又次揭示了社会日常用电的紧张氛围。

据此来看,背后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拉闸限电频上热搜

近期电力供应持续紧张之势,已蔓延至全国各地,乃至各行各业。

9月26日,东北多地限电引发关注,#东三省用电高峰拉闸限电#、#东北限电#等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

从当前多方综合信息来看,电梯停运、红绿灯停工、手机没信号、商铺只能点蜡烛营业,由于东北多地停电,其影响之广显而易见。

同期,广东省能源局和广东电网联合发布倡议书,要求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践行绿色节能办公,空调制冷温度设置不低于26℃,办公场所3层楼及以下停止使用电梯。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来,广东、广西、云南、江苏、浙江、宁夏等多省区已陆续发布“有序用电”的通知,其覆盖范围之广,令人吃惊。

然而供电的紧缺,影响最深的当属制造业。

例如,广东省内多地工业企业被要求“开三停四”,甚至“开二停五”“开一停六”错峰用电,这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正值“金九银十”订单高峰期,一次限电,制造业哀声连连,既然会影响到国民经济,那么为什么近期限电还如此严峻?

被煤炭卡脖子的全国电力

煤炭,是卡住全国电力供应的重要角色。

根据中电联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为38717亿千瓦时,其中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达28262亿千瓦时。

从供给端来看,我国火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比超过70%。然而,近期火力发电所使用的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近期流出的文件资料显示,紧急拉闸限电,其中多提到了受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发电用煤紧缺影响,导致发电厂发电能力下降。

市场消息称,由于市场煤价格涨幅过高,火电企业成本大增,电厂每发一度电,亏损都在加剧,所以发电厂并不愿意亏本发售电,导致电力供应紧张。

眼下,煤炭库存的确也正处历史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力供给端不足下,疫情复工复产以来,全国用电需求在迅猛增长。2021年1-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这一增速,直接创下了近十年来的历史高位,让本就紧张的电力供应缺口,更倍感压力。

当全国用电需求暴涨,限电政策同时可能存在着国家的宏观调控。

如今,国外制造业因疫情尚未复工,而国内复产使得大批订单涌向国内,不少国内企业看到订单需求,拼命加码产能。

而一旦国外复工,国内的产能必严重过剩,由此可见,停电限产政策对企业而言,虽产能被压制,但也能稍作冷静。

去碳化成大势所趋

回顾本轮限电限产潮,去碳化更是大势所趋。

首先,为避免社会用电被煤炭卡脖子,去煤炭发电事不宜迟。其次,随着“双碳””政策目标推进,去碳化更迫不及待。

目前风力、光伏发电量的增速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已反映出社会去碳化的加速。

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累计发电量达50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1%,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12.9%,同比提升1.9 个百分点。

电力行业作为主要的二氧化碳产生来源,其向清洁能源转型对于“双碳”目标落地实现,显然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根据我国宣示的碳达峰及碳中和时间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发改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区亮起红灯,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

于是在考核压力下,彼时市场开始出现了限电停产整改的“清零”行动。可这样一来,碳中和本意的长期规划,却成了短期突击。

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旗下“侠客岛”公号对此发表《【解局】生产旺季搞拉闸限电,咋回事?》的文章。

文中指出,各地全力优化能耗指标、不惜关停生产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刀切”做法,跟开学前狂补作业一个道理。任务早已明确,早早就看见红灯,非要等冲线时猛踩刹车,考虑过乘客感受吗?

临近考核搞层层加码、玩命突击,这暴露出一些地方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偏差,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谋划不积极。

民生问题不能含糊,在这场去碳化的大考中,显然要靠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而并非临时抱佛脚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