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近期热点频频,产业逻辑清晰。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产值超万亿元,领跑全球市场。

消费方面:据央视新闻报道,锂电池产业链下游需求大致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其中占比最高的为新能源汽车,2023 年约 70%;投资方面:据 GGII 不完全统计,2023 年 13 家国内锂电企业海外建厂,投资总额超过 1340 亿元;出口方面:据 CIAPS,2023 年我国锂电池出口约 650 亿美元,同比+28%,其中欧洲 254 亿美元(同比+20%),亚洲 206 亿美元(同比+26%),北美 141 亿美元(同比+37%)。

需求驱动,锂电池产业链或周期向上。分开来看:1)GGII 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 1800 万辆,电动车渗透率超过 20%;2)Trendforce 预计,2024 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 74GW/173GWh,同比+33%/41%;3)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计,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 12 亿部,同比+3%。电池价格已大幅下降。据 GGII,电芯价格一路下探,部分企业电芯价格跌破 0.4 元/Wh,已有 0.38 元/Wh 报价。相应的,碳酸锂价格也经历了下滑,据 GGII,碳酸锂价格从 2023 年初 55 万元/吨跌至年底 10 万元/吨,进入 2024 年仍处于底部区域,4 月来到 11 万元/吨附近。原因在于短期相对需求不强。据 GGII,2024 年预计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将超过 1100GWh,同比将超+27%,其中动力超 820GWh,同比超+20%,储能超 200GWh,同比超+25%。据 Infolink,2024 年预计全球电芯产能3400GWh,其中动力约 2460GWh,储能约 750GWh。据 SMM,2022 年中国产能占据全球 80%的份额。

固态体系升级方面,产业化正在逐步落地。据 EV tank,2023 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 1203GWh,预计 2025 年超过1900GWh,2030 年超过 5000GWh。据 Infolink,二三线厂商报价接近成本,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截至 2024 年 3 月)。近年来,全球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研发。中国 2021 年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2023 年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都包含固态电池相关推进意见。美国 2021 年发布《锂电池 2021-2030 年国家蓝图》,目标 2030 年实现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日本 2022 年更新《蓄电池产业战略》,也提出了 2030 年固态电池商业化。韩国发布《2030 二次电池产业发展战略》和《二次电池产业创新战略》,提出 2026 年实现车端固态电池商业目标。欧盟也在 2023 年发布《欧洲电池研发创新路线图》和第三版《电池 2030+路线图》,提出相关预期目标。

车端应用方面,蔚来、智己、广汽搭载固态电池新车型即将上市。据电池中国,蔚来汽车搭载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360Wh/kg,容量 150KWh,预计 2024 年实现量产;智己 L6 搭载光年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368Wh/kg,续航可达 1000 公里;广汽昊铂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400Wh/kg 以上,预计2026 年装车。

低空经济催化方面,政策引导固态电池动力方向。2024 年 3 月 27 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用航空局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通知,明确指出:“加快布局新能源通用航空动力技术和装备,推动 400Wh/kg 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实现 500Wh/kg 级航空锂电池产品应用验证”,引导固态电池动力方向。

二级市场方面,6月5日,表征板块的电池ETF(561910)收跌0.66%,量能明显放大,全天成交近一亿元,似有资金逢低布局。 据统计,电池ETF(561910)跟踪的中证电池指数中,“固态电池”概念股占比高达超四成!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业务涉及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电池以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电池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场外投资者可以借道联接基金(A类:016019;C类:016020)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