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酒店产业成熟度的提升和消费需求变化速率的加快,这两年酒店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酒店产业从过去追求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酒店企业在夯实自己已有的规模进程外,一直在寻找全新的市场机会,而区域市场正在成为其拓展的重点。迈点注意到,近年来不少酒店企业将目光投向东北地区,在冰雪经济的加持下,以长春、吉林、白山、延边等为代表的吉林核心城市正展现出不小的投资机会。

1、总量攀升,机会遍地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部地区中部,与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相连,并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同时其作为东亚最重要的产业地区和经济基地之一,吉林酒店产业的起步并不比上海、天津、北京等重点城市晚。以高端酒店为例,据迈点不完全统计,长春市目前共有20家高端酒店,而早在1960年,长春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吉林省南湖宾馆就已开业,其作为国家首批5A级绿色饭店,是亚洲最大的一座集园林、田园与特色别墅于一体的都市森林宾馆,而后在1996年,长春也迎来了第一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长春香格里拉大酒店,随后凯悦、万达等头部酒店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先后进驻长春,进一步丰富了长春市酒店市场的发展格局。

wps_doc_1.jpeg

不过,高端酒店仅是长春市酒店市场的一个侧面,迈点观察发现,以长春市为代表的吉林省酒店市场拥有相当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背后也隐藏着不小的投资机会:

第一,单体酒店较多,连锁化需求旺盛。根据《2024中国酒店业发展规模现状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目前长春市共有2495家酒店,客房数量为92548间,位列全省第一,品牌化、连锁化程度相对较高,在35%-40%之间,比如已开业的20家高端酒店中有9家为品牌连锁,同时中低端市场也出现了锦江之星、汉庭酒店、轻住酒店、如家酒店、7天连锁酒店等各类连锁品牌。但从整体市场来看,单体酒店依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连锁酒店在以长春为代表的吉林酒店市场发展较缓,在酒店品牌化、连锁化趋势下,以长春为代表的吉林酒店市场拥有较大的连锁化需求。

第二,低端酒店占主导,中高端酒店市场广阔。迈点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长春市已开业酒店中高端及以上酒店占比约为20.7%,低星级酒店占比则为79.3%,经济型酒店数量远超其他品类。迈点注意到,这并非长春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根据吉林市提供的数据,其共有酒店743家,客房总数23972间,低端酒店占比高达91.2%,而中高端及以上酒店占比为8.8%,同时《2024年中国酒店业发展规模现状大数据分析报告》也显示,吉林省酒店档次分布上同样是以低端为主,占全省酒店数量的86.68%,中端酒店占12.25%,高端酒店仅有1.07%。这也意味着以长春为代表的吉林酒店市场具备广阔的优化升级空间,中高端及以上酒店投资机会丰富。

第三,存量市场潜力大,改造机会遍地。不可否认,由于产业结构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东北酒店市场的增速较为缓慢,发展情况并不出众,区域内不少酒店开业年限较长,酒店设施设备老旧,产品服务落后等情况明显。为了匹配日益增长的住宿需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些酒店迫切地需要进行改造升级,此时不少针对存量酒店市场的酒店品牌自然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根据酒店之家发布的《2024中国酒店投资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吉林省存量酒店客房数量超过20.1万间。

2、优势竞显,但挑战不容忽视

得益于文旅消费的蓬勃发展,消费者的注意力正在向以吉林为代表的东北省份延伸,2024年春节、五一等节假日东北酒店旅游市场热度空前。有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1836.3万人次,同比增长11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4.7亿元,同比增长160.3%,省外游客占比高达35.6%,较上年五一提高17个百分点。迈点研究发现,这两年吉林省文旅酒店产业蓬勃有不可忽视的经济、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

首先,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GDP为29.63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对比该数据有16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线”,其中吉林省位列第一。同时一季度吉林省居民人均消费消费支出为546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一季度全省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78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这一经济和消费背景为吉林省酒店投资市场的火热奠定了基础。

其次,文旅酒店政策轮番落地,引领酒店投资持续增长。事实上,早在2023年10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就印发了《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突出旅游“双环线”布局、冰雪和避暑“双产业”架构,通过16项工作举措,力争5年内实现旅游万亿级目标,其中明确提出通过“吉星住”行动补齐区域酒店市场的短板和弱项。迈点研究发现,这一行动囊括了区域内星级饭店、宾馆酒店、旅游民宿、自驾营地、露营基地等住宿产品,通过评定挂牌、强强合作、市场化运营、政策补贴等多种形式推动区域内住宿业态的发展,并推进酒店品牌化、连锁化的提升。

最后,冰雪经济拉动文旅消费,市场蓬勃进行时。《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2-2023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3.12亿人次,预计2023-2024年我国冰雪季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冰雪旅游的火热同步催生了吉林省酒店文旅的市场需求,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表示:“吉林省着力构建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和冰雪装备为重点的‘4+X’冰雪经济体系。全要素、全链条、全领域做好‘冰雪+’文章,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高地。”

不过,尽管大环境的向好为吉林市酒店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潜能,但具体到区域酒店市场的发展情况,仍有一些挑战值得关注:一是区域内酒店过于依托旺季经营,很难突破淡季客流量下降带来的经营痛点;二是酒店溢价能力相对有限,除部分高星级酒店以外,不少酒店依然有着清晰的价格“天花板”;三是区域酒店产业格局并不平衡。前文已经提及,无论是酒店品类数量的多寡,还是酒店市场分布的侧重,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固定的产业格局,新型酒店投资难以突破。

3、酒店投资向北走,吉林如何抓住机会?

事实上,吉林酒店市场面临的挑战并非独有,而是整个东北酒店市场面临的共性难题,澎润数据库显示,东北地区连锁酒店品牌规模十分有限,总数量不足西南地区连锁品牌酒店总数的一半,在此背景下,如何迎接挑战,并抓住冰雪经济拉动下东北旅游业持续升温的机会才是关键。迈点研究发现,吉林已经找到出路。

出路之一,加大对中高端及以上酒店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比如2024年长春市新建续建宾馆酒店类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155.47亿元,全部建成后,拟增加6827间客房,11030个床位。2024年计划竣工运营项目11个,拟增加3252间客房,5350个床位。其中包括计划总投资5.5亿元的东北首家悦榕庄、计划总投资1亿元的璞隐特色酒店、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长春海荣酒店项目等。吉林市则计划筹建14个酒店项目,包括续建的英迪格酒店、地中海而其酒店以及丰满区谋划丰满风情小镇高端酒店等多个高端酒店,引导酒店区域酒店投资向品质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出路之二,构建多类型酒店集群,集聚效应拉动酒店投资。在长春的筹建酒店框架中,由长春北方影都酒店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长春国际影都酒店群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该酒店群计划总投资12.9亿元,主要规划建设2家高星级酒店,该项目围绕长春国际影都建设,未来该地区将落地亚洲最大的商场万达茂。

同时围绕冰雪旅游,吉林各省市都在推动建设以度假区为承载的新型酒店集群,比如其在抚松县落地的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其在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首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7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度假区内9家国际品牌酒店构成了丰富业态的酒店集群,从准四星级至白金五星级共有3000余套客房,可容纳近万人同时度假。

出路之三,丰富酒店业态,引导四季经营。迈点走访发现,过去吉林省淡旺季明显,旺季集中在夏季时间,避暑成为消费者选择出游吉林的关键因素,如今冰雪经济的蓬勃则拉动了吉林冬季的酒店营收水平,滑雪等需求推动了长线游的火热,不少南方的游客为“雪”奔赴北方。在此基础上,吉林更是积极发展四季经营,抓住“冬雪夏避暑”等度假需求,助力酒店丰富业态,进一步丰富客源。以白山市为例,白山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由志强表示:“白山市的旅游资产有三个颜色,红色是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白色的是依托长白山构建的白色旅游资源,绿色则是87%的森林覆盖率带来的绿色旅游资源。”而围绕这些资源,白山市积极推动建设了“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影视”、“旅游+文学创作”等多个“旅游+”业态。在此背景下,酒店不仅成为这些业态的重要载体,助力区域旅游市场的丰富,同时也为酒店带来更多的营收,真正突破季节限制,实现四季经营。

4、写在最后

从区域酒店市场的发展水平来看,东北酒店投资的市场环境并不算优秀,多年的产业停滞和认知差异使得区域酒店投资持续走缓。但这一现状正在显著改善,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酒店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推动以及消费者对东北旅游市场的关注都为吉林等东北省份的酒店投资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投资价值。